想和其他注塑行业的小伙伴们聊聊吗?赶快加入我们吧!
温馨提示:按照腾讯规则,微信群满100人后需要好友拉入,所以请加小编 6683014 为好友!发送消息“双色群”,小编会拉你进群!
虽然模具的旋转概念相同,但围绕模具在设备锁模机构中不同的定位方式,前后诞生了3代与设备相关的专利。本质是不断降低技术壁垒,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投资门槛,赋予更大的自由选择权。
叠模的立体旋转技术经历了3个主要的技术发展阶段。
第一代叠模旋转技术—设备拉杆定位
第一代技术专利核心是将模具和旋转机构定位在设备拉杆上,虽然在模具底部也会使用辅助支撑,但系统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设备拉杆。
缺点:模具与设备需要同时购买开发,投资较大。
图·:第一代叠模旋转技术—设备拉杆定位
第二代叠模旋转技术—设备机身定位
第二代技术于2004-2005年推出市场,其专利核心是将模具和旋转机构定位在设备机身上,从而避开了栏杆定位的专利。
设备厂商尽可能将模具转台及前后射台标准化,同时允许客户自己开发模具,甚至帮助客户开发模具。解除了模具制约后,越来越多的注塑企业开始接受模具的立体旋转方案,此技术在商业竞争中获得了明显的价格优势。
模具转台脱离模具结构标准化为设备的一部分之后,模具结构简化,模具成本降低。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模具厂有能力开发此类旋转叠加模或立方体模具。
图:第二代叠模旋转技术—设备机身定位
第三代叠模具旋转技术—模板定位的模具旋转支架
第三代技术是由开发完全独立的模具立体旋转机构成为优先考虑,利用全伺服驱动的动力系统和独立的控制系统,C-型支架可以在不同机台之间方便地转换,并与注塑机主机即插即用。
其次,C-型支架是定位在设备模板上,并据此获得了新的专利。相比第二代技术,C-型支架进一步解除了模具立体旋转方案对设备的依赖,可以任意选择符合要求的注塑机(只要锁模部分有足够的容模厚度),通过加装副射台,实现模具立体旋转的先进注塑成型。
图:第三代叠模具旋转技术C-型支架
图:第三代叠模具旋转技术—模板定位的模具旋转支架
独立旋转支架还有一个难以比拟的优势,就是其使用的灵活性:既可以安装在动模板,也可以安装在定模板,甚至两个模板安装两副支架形成双回转系统;既可以垂直安装,也可以水平安装,而水平旋转工位的产生,无疑为安放嵌件或大尺寸标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
微注塑整理,转载需注明来源,未注来源将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