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新材料领域的行业门户+媒体+智库
技术交流、产业合作、成果转化、企业宣传
求职、实习、涨知识
丹·罗斯加德,荷兰艺术家、设计师。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金钱或者技术,所缺乏的是想象力及新想法。
Landscapes of the Future
丹·罗斯加德
早上好,我叫丹·罗斯加德,是来自荷兰的艺术家、设计师。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些未来景观。
还记得小时候天花板上的夜光星星吗?就是白天吸光,晚上发亮的那种。它利用的是光能,是纯粹的能量。有一天,我们把它拿回实验室,想办法让它变得更耐用,发出的光更强。
同时,我们把它跟著名荷兰画家梵高联系在一起。我们开始把这个世界跟新材料与想象力联系起来,我们做了一个白天吸收太阳光、晚上发亮的自行车道。
大家可以每天晚上都去,是免费的,不需要票。我们三年前做了这条路,然后人们就开始来这个地方约会。比如新婚夫妇,或者男女朋友约会,都会来这里玩。忽然间做成了这么一件事,我觉得特别有实际意义——它是关于安全跟绿色能源的,但同时又非常诗意,充满想象跟未来的梦幻,真的太美了。
它还出现在几周以后寄给我们的童书里,那是一本关于孩子和梵高生平的书——有人把这条“梵高小路”画到了书里。所以真正的重点在于引发教益,启发想象,创造各种可能性。
我们继续研究,不止是自行车道,还有未来主义高速公路。它可以在节省能源的同时提升道路安全。夜光道路使用了发光涂料,白天吸收光,夜晚可以照明,发光时间长达10小时。
温度敏感公路会在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显示出冰凌形,提醒司机注意路面湿滑。
交感灯会在交通工具靠近的时候照明,在它们路过之后熄灭,可以在没有车流的时候节省能源。
风力灯能从路边的风车微型发电机取电,利用汽车经过产生的气流发电。
电磁感应车道将感应线圈铺设在路面以下,在电动汽车行驶的同时为其充电。这些技术会在2013年中期引入荷兰布拉班特省。
因此,设计并不是再做一把椅子、一个台灯或者一个桌子,但设计却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说到机动性、创新的时候,大家总是将目光放在汽车身上,但是为什么不想想道路本身呢?它难道不是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安全性的一个平台吗?有那么多平方米的道路就放在那儿,却没有被用上,难道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表达的平台吗?跟这个行业一起工作来实现这一切,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这个是水之光。
你们也许知道,在我的祖国荷兰,我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技术,没有伟大的想法,没有水利系统,我们全部都会淹死,所以我们必须跟水做斗争。但是有时候,我们其实忘记了上升的海平面,以及我们身处其中的全球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做了《WATERLICHT》这个结合灯光跟地面的作品,展示的是,如果我们不去改变、不去适应的话,海平面会有多高。水面会在我们上方波动,其实非常壮观。
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做了这个项目,包括迈阿密、马德里,反响都非常好,我们还会把它搬来上海。
看到很多人来参观这个作品,我们感觉棒极了。有一些人甚至被吓到了,但更多的人受到了启发——我们能不能建设漂浮的城市?或者我们能不能从潮汐的改变中获取电能?我们能不能从水中获得能源?
我认为,创造出人们可以思考并共同致力于改善未来的集体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恐惧,让我们富有好奇心,变得有创意起来。我一直用到“我们”,因为这种项目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
这是我们在荷兰的工作室,是一个“梦工厂”,我们在上海这边还有第二个设计工作室。这是为建筑师与设计师们提供的一个空间,我创办了这个空间。从九、十年那个小工作室开始,我们做了许多模型,画了很多草图,干了大量的工作及工程建造。我们喜欢科学,还喜欢利用科学,并且确实在一步步尝试着,就我们认为怎么样可以改善我们身边的世界提出建议。
另一个我们在做的,是质问我们自己,为什么可以接受污染。
这是四年前从我在北京的房间拍的,右边是个好天,我能看到全世界,包括这个美丽的城市里的生活、人群、汽车、鸟儿。但左边这个天很糟糕,是大概几天后的一个周三,我连街对面都看不清。
我们的寿命减少了五到六年,孩子们五岁就得了肺癌。不仅是在北京,在巴黎、德里,甚至我在荷兰的家乡,世界上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污染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看着我的房间,我从北京的雾霾中得到了启发。
我记得小时候,我有过一个塑胶气球,你用手摩擦气球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它会带电,然后吸引你的头发,这是在自然界存在了许多个世纪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原理。
如果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来制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雾霾净化器怎么样?这个东西会吸取污染过的空气,将之净化然后排放出洁净的空气。
两年后,我们跟一帮科学家和专家们制造出了它。这是第一台。
污染被当作一件正常的事情得到接受,或者甚至被忽视是非常奇怪的。我想要创造一个市民、创造者们、非政府组织跟政府机构都能够体验洁净空气的地方,一个洁净的空气泡泡。在这里,人们可以思考、社交,为了让整个城市免于雾霾困扰共同工作。
这个地方是由一个可移动的、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创造的一座雾霾塔。在未来,废物将不复存在。我们将被捕获的微粒经过高压压制,制作了雾霾戒指。制造出一枚雾霾戒指,意味着在雾霾塔所在的城市,我们创造出了一千立方米洁净空气。
我们制作出了第一个雾霾塔,并且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全中国流动,当地人开始享受它的帮助。我们着手做这件事情,大概能让公园比城市其他地方干净两到三成。大家终于有地方可以去呼吸、去享受干净的空气。很强大。
当然,一座塔并不能够拯救整个城市,但我们一步步来,我们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来改善生活。我们在埃因霍温的技术类大学做了科学研究,验证塔是如何生效的,我们确实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个里面都是洁净空气的大泡泡。
我们在建造更多这种塔和更多干净空气公园的同时,也从这些项目中学习。
这是北京雾霾。
我还有鹿特丹雾霾、德里雾霾和巴黎雾霾,我有特别多雾霾,特别多桶,我们工作室有一包又一包的这种东西。有天早晨我们突然觉得,应该用它做点什么——废物是不应该存在的,在这里是废物的,在那里可以是食物。
然后我们就把它放在类似于显微镜的东西下面研究,然后发现这种物质48%的成分都是碳。
当你给碳元素加上足够的压力的时候,就能得到钻石。我们就给它加压三十分钟,得到这样的一个戒指。分享这么一枚戒指,相当于你给无霾塔所在的城市捐出一千立方米洁净空气。这个就是我们最初的一批戒指之一。
这个事情特别美好,因为我们把这个项目放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然后大家就开始预订这个戒指。这个首饰帮我们筹够了足够的款项来建造第一个雾霾塔。所以这个项目真的是由社区推动的——大家通力合作来改善生活,然后又反馈到社区。
这是印度的一对夫妇,他用雾霾戒指向她求婚。它是美的象征,希望的象征。然后,她答应了。
这个是查尔斯王子,英国的名人,他有一对雾霾袖扣。
上升的海平面、空气污染,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特别特别大,所以我们需要把它们变小,这样我们才能一起改善这些问题。
我们也跟学生们一起做工作坊,我在上海同济大学还有北京清华大学教书。新的点子常常会从你们之中、从社群之中冒出来。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这些呢?不是坐等他人,而是去启发他人。这个是我们目前在着手做的,减霾单车。
我是荷兰人,荷兰人都骑车。在北京还有中国的其他城市,自行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这个车,它能吸收污染的空气,在净化之后排出干净的空气,所以你能一边骑车,一边免于被污染。
我们跟OFO,和戴威一起合作,准备在年底做一个原型车出来。我们会先投放300辆,可行的话,明年就会有100辆、200万辆,一步一步来净化城市。
减霾单车净化城市概念图
我们当前在着手一个大计划、大运动,是洁净空气运动、洁净空气之梦,去造更多的雾霾塔、雾霾戒指、减霾单车,争取在一年内降低5%到15%的污染。
我们怎么样利用科技来激发思考,改善生活?这一切真的很有趣。我们开始这样想:你可以做的太多了,比如绿色能源、新经济。
这个是新项目,还在保密中,我们四周后就会推出一个发电风筝。
这个其实是荷兰首位宇航员乌波·欧克斯两年前提出的一个想法,从天空中获取能源。但他两年前去世了,没能有机会实现这个想法。我们听了他的故事,看了他的采访,然后决定实现他的这个梦想,所以我们跟他的同事们合作做了这个项目。
这个怎么工作呢?OK,你有一个智能风筝,安装着感应器跟机械装置,飘在空中,它总能够找到最好的风。它一直寻找,然后能够在空中停留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它通过一根电缆跟地面连接,因为风筝一直在移动,这根电缆也会上下移动,这样就产生了电。
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失败了很多次,也成功了很多次。看到左边这根电缆了吗?就像自行车上的直流发电机一样摇来摇去,它就是这么发电的。我们决定让这根线发光,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漂亮,所以我们就着手做起来。
一开始我们想,那个发光的线就用标准LED好了,两天就能搞定。然而我们错了,这个很容易断,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更柔软、更强力、耗能更低、发光更强的线。我们花了八个月去做工程方面的工作,去编织电缆,最后我们做成了这个。
每个风筝能产生2200千瓦时的电能,可以给200家人使用。所以能源无处不在,我们只是需要获得它们。
这些是秘密模型。因为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这个很有意思。中国、荷兰,我们共同来做一个新的东西。
我们还放了一个相机在风筝上。这个是在地面起飞,50米、100米、150米,风景很好,我们还能看到邻居在干吗。
我的想法是,利用自然和技术来发电是个特别好的主意。这个真的很神奇,藻类,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微生物,已经在自然界中存在了许多个世纪,我被它们迷住了。
在亚洲,我常常去夜潜,当你在深深的水底,关上手电,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在水里挥挥手,忽然就有了光。我喜欢那里的浮游生物跟藻类,它们很惊人,不用电池,没有电费单,不需要维护。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两年间我们跟生物学相关人士合作,想做出世界上发光强度最大的海藻和浮游生物。我们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面,企图从中学到什么。它们非常特别,是非常难缠的微生物,基本上可以说是超级大牌。
如果温度高了一度,它们就什么也不干。但如果温度低了一度,它们还是什么也不干。所以,你真的必须好好照顾它们。但它们能办到这个,你碰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像是醒过来一样,就发起光来,纯粹的光。
这个纯天然,你可以喝掉。你会拉个肚子,但是这个真的能喝。你碰它的时候,能不能成为未来的路灯呢?这个是我们现在在研究的。为什么我们还要用电缆、LED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自然界学习些什么,来改善我们的城市呢?
这个就是这些项目所要传达的,是不是很酷很奇怪?我们总认为,创新是关于未来的,但这个东西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却被我们遗忘了,所以为了创造一个好的未来,我们需要从历史之中学习。
最后一个,在我的祖国荷兰。这个非常有名,你们也许知道,这个是文化遗产,风车,很多人去这里拍照。这些是非常古老的风车,用来保持水位。这里很美,很多人都喜欢去这里。
我很肯定当这些项目在1740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人们一定疑惑,这是什么东西?在历史上,它们就像这样,这些风车看起来就像外星来的,像是宇宙飞船之类的,但现在我们非常喜欢。
现在的风车都是绿色能源的代名词,许多人想要绿色能源,但同时他们又不想在自己家后院弄一个风车,那么我们能不能从古老的风车身上获取一些诗意、一些美丽,应用到当今的风车上?
因此我们做了“风之光”。这个项目我们几乎啥也没做,因为风车本来就在那里了。LED大概是1962年被发明的,所以我们只是创造了新的联系。因为风永远都在变,所以这个创造就像是在舞蹈,像一幕舞剧,像一个禅定时刻,人们来这里能看上好几小时。
所以,这个项目的重点在于表现绿色能源,表现这些风车的美。我们本来觉得会很好做,但结果花了两年时间才做出来,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软件编程,跟踪感应器和做稳定系统。
你们在风车顶上待过吗?你们真应该试一次。我诚意推荐,非常特别。因为站在一个特别高的东西上面,你可能直觉上会觉得它是个静止的、强大的东西,但其实不是。那感觉就像你喝多了,置身于暴风雨之下汪洋中的一条船里,疯了一样地摇晃着。
最开始我们做了几次实验,那些线摇摆得非常厉害,很不好看。所以我们只好回去开发稳定机制、软件和感应器来获得这种稳定和美丽。我们很喜欢运用技术,好的话,你就看不到技术的存在,体会不到它。但没有技术,就没法实现它。
走在人群中,看着他们享受着身边的一切,我发现这也许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认识到一切已然存在。这个世界并不缺乏金钱或者技术,所缺乏的是想象力及新想法。
所以,重要的就在于找到介于诗意与实用主义之间,幻想与未来之间,梦想与商业计划之间的联结。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共同努力,就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善生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