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法国诺曼底西部城市阿格。每天,一车车载满燃料棒的集装箱被运送到阿格园区,机器人会把这些危险的燃料投进深9米深的蓄水池内,以降低辐射的伤害,这些燃料棒会在水底呆上 3-5年时间。
而在工厂的另一端,穿着防护服的员工们正在切割使用过的核燃料棒(乏燃料棒)。
从这些乏燃料棒中,可以提取并驯化使用95%—96%的铀和约1%的钚,所提取的钚被送往梅洛工厂,并在那里生产MOX燃料(一种钚和使用过的铀的混合物)。
截至2015年,有总量超过32000吨使用过的核燃料在该厂进行了后处理,其中有70%来自法国,17%来自德国,9%来自日本。
现在的法国阿格工厂
一直到现在,这家神秘的工厂运行了接近52年,也是令阿海珐最骄傲的工程之一。阿格厂目前每年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在1700吨左右,拥有处理目前世界轻水反应堆乏燃料总量近一半的后处理能力。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阿格工厂业务遭遇40余年以来首次滑铁卢。阿格工厂的国际客户们正在减少,而它最好的合作伙伴法国电力公司也在不断的压低价格。阿格工厂决定裁员100人,同时未来5年运营成本削减15%。
阿格工厂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海外客户。2015年,阿格工厂有望处理1205吨核废料,而其中仅有25吨来自法国以外的客户。对于最近经营不佳的阿海珐来说,未来10年还需要每年投入接近2亿欧元,以满足阿格工厂设备的更新以及扩大蓄水池的储存能力。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市场来买单。
于是,他们在世界的东方找到了新的伙伴——中国,希望把阿格工厂复制到一日千里的中国核电。
中国是世界核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从在建机组到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中国成为未来核电大国几乎是铁定的事实。来自世界各地的核电技术服务商们不想放过中国市场任何一次机会。当然,这也包括身陷囹圄的阿海珐。
事实上,阿海珐和中广核的合作在30年前就开始了。1986年,阿海珐同中广核签订合同,这份合同中阿海珐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全部两套核岛系统。
1990年代初,阿海珐同中核集团签订秦岭1期与岭澳2期的合同。值得一提的是,在建造岭澳核电站的同时,阿海珐还同中广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协议。该协议授权中国的核电业使用阿海珐N4 核电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广核开发了 CPR-1000 反应堆。
2007年,广东台山核电站两座 EPRTM核岛的设计与采购合同以及一些关键设备供货合同(主回路设备和仪控设备)均由阿海珐配合提供。台山两台核电机组也是阿海珐EPR技术除了芬兰之外的另一个应用的项目。
阿海珐与中国核电渊源
随着法国新任总统访华,阿海珐已经把中国伙伴看成了未来将其拉出经营沼泽的最重要力量。在成熟的欧美市场,阿海珐客户面临的机组退役等压力,已经传递给供应商。而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伴随竞争日益激烈,阿海珐不得不回归核心业务。
阿海珐的前端,尤其核燃料技术在世界极具竞争力,而核燃料技术是关键的一环,其实中国已经引进了阿海珐的燃料技术,现在主要的核电站,除了少数使用加拿大和俄罗斯的技术,其它所有核燃料都是源于阿海珐的核燃料技术,只是进行了引进吸收国产化生产。后端压水堆方面,阿海珐的技术也是世界数一数二,领先俄罗斯。
阿海珐的中国版图
中国50吨的中间试验厂已经成功运行,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已经有了技术,但是水平上还差一些火候。要建一个大型的常年运行的后处理厂,还需要引进技术,然后跟自己的研发技术结合起来,现在来看,最佳的选择还是阿海珐。
务实的中国核电人与精明的法国人第二次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