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其中,居室温度调节所消耗的能量是总体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与升高整个房间温度相比,若能实现人体局域的温度的调节,那么无疑会大大降低能量的消耗。而当人们在室内处于静止状态时,人体热量有50%以上是通过红外热辐射流失的。因此,如果人们所穿的衣物能减少人体对外界的红外辐射,那么无疑会提高衣服的保温效果,进而大大降低冬天供暖带来的能耗。
近日来,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Warming up human body by nanoporous metallized polyethylene textile的文章,指出了未来利用金属化聚乙烯制造具有优越保温性服饰的可能。该团队成功构建了一个一维稳态热传递模型,得出了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温度恒定条件下,衣物红外性能和外界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织物外表面的红外辐射率对衣服的保温性能有重要影响,而织物内表面的红外辐射率对保温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该团队进而设计了一种低红外辐射率(10.1%)的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化聚乙烯织物,当穿上这种衣服后,即使外界供暖温度降低7.1℃,人体的舒适度也不会受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大大降低对居室供暖的需求,进而对未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图一:人体热传递模型的构建和模拟
a.保证人体舒适度前提下,织物内外表面红外辐射率和外界温度的关系;
b-c.保证良好透气性前提下,传统织物和具有纳米孔洞的红外低辐射率织物的图示说明;
d.金属凸点和金属网筛结构的红外反射率模拟;
e.纳米银/聚乙烯织物的制造过程;
f.银面和聚乙烯面的照片和SEM.
图二:红外光学表征
a.纳米银/聚乙烯金属面、棉、Mylar毯、Omni-Heat的红外反射率;
b.纳米银/聚乙烯外表面、棉、Mylar毯、Omni-Heat的红外辐射率.
图三:热学性能表征
a.测温装置示意图;
b.裸露皮肤和穿着各织物条件下,舒适状态下的外界温度;
c.外界温度和皮肤温度相同条件下,纯棉和棉/银/聚乙烯的厚度比;
d.穿着普通织物和棉/银/聚乙烯织物的人体红外照片.
图四:各织物的适穿性实验
a-c. 棉/银/聚乙烯、棉、Omni-Heat、Mylar毯的水蒸气透过速率、吸湿距离和抗拉强度的比较;
d.涂层附着力实验。实验证明了纳米银层和聚乙烯层的强结合力;
e.耐久性实验。实验证明棉/银/聚乙烯的红外辐射率几乎不受反复洗涤的影响;
f.着色实验。
图五:红外性能的可调节性及其它低成本金属
涂层的红外性能
a.随化学镀时间不同,不同厚度银膜的SEM照片;
b.不同化学镀时间下的织物红外辐射谱;
c.不同化学镀时间下,织物的平均红外辐射率及其对应的舒适状态下的外界温度;
d.棉/镍/聚乙烯和棉/铜/聚乙烯的红外辐射谱
e.裸露皮肤和穿着纯棉织物、棉/铜/聚乙烯、棉/镍/聚乙烯条件下,舒适状态下的外界温度
该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具有纳米孔洞、外覆纳米金属涂层的聚乙烯织物,能有效减少人体热量的耗散。在舒适度不变条件下,当人们穿上这种衣服后,外界供暖温度可因此降低7.1℃。这种织物由红外透明(透过率96%)的纳米聚乙烯和高红外反射(反射率98.5%)的纳米金属涂层复合构成,织物外表面的红外辐射率仅有1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织物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吸水性、透气性和着色性,作为未来的新型织物,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来源: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