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倡导的环保治理切合实际民生,但要引导企业合理循序改造,不能让老百姓看到政府部门的人像鬼子进村,现在哪个大小化工企业不是大门紧锁!”
”也不能说是厂家的错,有些执法人员确实野蛮,没有这些人说话的权利,环境是要整理,那也需要一个过程吧?“
”政策要有连续性才行,今天一个政策,等你投资整改了;明天又一个政策,上次的整改又不行了!一个部门一个样,谁也不敢表态,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上面咋说咱就咋搞,就一个字“关”!其实就是懒政、无为!“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输入关键字,获取想要的资讯,更多精彩请登录中国包装网www.pack.cn
合作咨询QQ:814702108(长按可复制)
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家环保督查已经进行了三轮,风头不减。与此同时,各地省、市、县、多级环保检查全面展开。环保重压之下,风暴所到之处,包括化工行业企业在内,企业大面积断水断电停产,工人停工失业,家庭生计堪忧!有点哀鸿遍野的味道。在河北三河市,更是有部分企业主和员工拉横幅抗议!
一些化工企业老板哀叹:环保严查,本无可厚非,但在当前去产能、材料飞涨的情况下,运动式、一刀切式环保渐渐变味,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蓝天行动”变成了无数民企的哀号。我们害怕每个太阳升起的早晨,工厂外警车 、执法车 、甚至便衣 、甚至出动无人机。
很多中小化工企业主全部身家都压在工厂里,而无数工人正背负着房贷、车贷、养家、养老的巨大压力,政府采取一刀切式整治令不少无污染的企业也被强制关停,甚至做豆腐、做早餐的小店也被关闭。一时之间,引发了民怨沸腾。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效果。不过,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又出现了限制经济提速的情况。我们如何才有更和谐的环保政策?如何才能更文明地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不久前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利伟诚表示“如果过度的环境监管会吓跑投资者,也无法引进对我们环保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创新。”
那么,如何做到合理的环境监管,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在国家大力开展环保整治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化工企业主的大声呼吁显然无法改变这一历史洪流的方向。但老百姓要喘气更要生计,还请有关部门在进行环保整治的同时,认真调研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化工企业和员工们的生存!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份,新华社一则名为: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中就对环保督查“一刀切”提出质疑。文章指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的助推器。
某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环保管控措施,不论企业是否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有的达标企业因此被关停4个月。针对这种现象,业内专家认为,环保管控要精准施策,营造良好的管控导向。
新华社文章认为:以产业划线、以区域设界,实行环保管控“一刀切”,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对于缓解突发雾霾天气也很见效。但对于推进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来说,对于开展一场治理大气污染的持久战和攻坚战而言,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好的环保管控措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要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环保达标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级,否则予以关停。
文章指出,如果不加区别地执行同等管控措施,则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不少地方提出“一年确保一半以上优良天气的奋斗目标”,自然是件好事。但是,不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生产方式,没有区域的协同治理,没有严厉的督查问责,要实现大气质量的根本好转,恐怕也是一种奢望。
治理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公众要参与,企业要担当,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要有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要有奖优罚劣的具体措施,防止出现“失责者宽,尽责者严”的逆向淘汰。
文章来源:新丝路金融
【关于我们】
中国包装网拥有55万家印包企业注册会员大数据,将行业资源优势整合产业供应链、平台、服务商等资源,以“打造印包产业融合电商交易公共平台--“包装e城”。企业之间通过B2B、B2C、o2o产品或服务交易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互联网+产业融合+金融助力传统企业转型,为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服务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本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微信号:zgpack)由中国包装网主办
更多包装资讯请登录中国包装网PC端浏览
(www.pack.cn)
投稿及业务合作请联系:
0579-8205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