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中国正式照会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将不再接受废弃塑料、废纸、废弃炉渣、废弃纺织品、废弃矿渣等进口,禁令今年底正式生效。中国在送交WTO的文件中指出,洋垃圾常掺杂有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会污染环境,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中国要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高污染的固体废弃物。
看到这条新闻许多人表示,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消息一出一时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在叫好的同时也不禁发出疑惑,“早就该这样了!!!等等,纳尼,原来我国之前真的有接收过国外的破烂???”这是什么情况???
这里是科普的分界线
洋垃圾贸易最初是以走私形式逐年在中国内地蔓延开来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初,主要以走私发达国家废旧服装为主。第二波次洋垃圾在中国之泛滥,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发达国家淘汰的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一度以二手电视机、电脑为主。随着国家《刑法》第155条适用范围扩容,进口电子、医疗、服装等废弃物,一经查获按走私罪惩处。
然而,监管之乏力,法制不配套,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不严格履职,非法进口洋垃圾一度在中国愈演愈烈,接纳地域亦从沿海向内地不断扩展。
鉴于洋垃圾污染危害日益严峻,社会反映强烈,我国于1995年颁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设置专门章节将洋垃圾进口纳入法制管理范畴,并首次将洋垃圾定义为“固体废物”。第二年,中国对“固体废物”进口施以行政许可管理并颁行进口目录,每年对进口品种和数量进行总量调控。
据报道,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固体废物”进口国,年进口量占全球年产生量的56%,去年进口量高达730万吨,总值达37亿美元。凭许可证进口的“固体废物”其中大头主要集中在废旧塑料、废旧纸张、废旧橡胶制品(譬如汽车轮胎)、稀有金属冶炼矿渣等四个大类。应该说,前三类废弃物的适度进口,填补了中国塑料原料、造纸原料、橡胶原料的严重不足。这三类基础性工业原料的生产过程又是典型“三高过程”。因此,倘若监管有效,实乃两害相权取其轻。至于废弃矿渣的国内再提炼,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的直接禁运。
今年底前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集中于上述四个大类。
对前三大类实施进口禁令,关键在于中国产业升级成效明显,塑料玩具生产大幅向东南亚转移,纸张需求因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的发展而明显减少,国内橡胶全产业链建设获重大突破。至于矿渣进口禁令,则得益于中国卫星遥感深层找矿技术的重大突破,国内战略性尤其是国防军工急需的稀缺金属矿藏资源被大批探明,中国稀有金属产量已呈井喷式增长。
“固体废物”的合法回收利用,是全球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进口中国废矿渣等“固体废物”,原因与中国进口大体一致。
此外,禁止“固体废物”进口还不能光凭主观意愿,它直接受制于国内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成效。尽管进口量将逐年减少,监管也将日趋严厉,但发展循环经济始终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遵循。就此,舆论当保持客观与清醒。
正因为产业升级为禁令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今年4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种类和数量作出了部署。
鉴于禁令涉及国家对进口“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的重大转向,必涉及该产业就业人员之生计,禁令并没有搞一刀切,其实施是一个有序、分步骤的过程,以尽量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