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石油资源紧张的战时状态下,日本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植物发酵等方法获得化学品原材料。后来,每逢石油危机或者油价飞涨的时刻,所谓的“生物化学品”就会成为一时兴起的话题。然后又随着油价的下跌而销声匿迹。而现在,随着欧美等国提出的“生物经济”的概念愈发受到追捧,“生物化学品”再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然而,由生物材料制成的化学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其居高不下的成本。虽然生物材料对于环境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市场中,成本永远是商人逐利的对象。哪怕在油价低迷的时期,生物材料的价格也不具备任何竞争力。况且由于其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如玉米等粮食作物。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也使得生物材料的利润空间极不稳定。这对企业来讲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现在,情况似乎有了新的转机。得益于AI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们培育出了转化率更高的酵素,而先进的基因编码技术也使得发酵产生的有害物质大大减少。此外,通过尖端技术获得的菌株,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让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因而目前已有一部分石油制品被生物材料替代。
生物材料大热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国际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重视。在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就提出了ESG投资。所谓ESG投资,就是着眼于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ety)与企业管理(govern)的投资,通过使用生物材料来对社会做出贡献,进而提升企业形象,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CSR(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之一。
据调查结果显示,到2020年,全球生物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从事相关生产的企业将有100多家。目前德国的巴斯夫与美国陶氏杜邦已经在此领域展开业务。在传统石化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在非食用植物的基因改造,酵素生产,工业化设计,产品营销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展开合作,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日本虽然不甘落后,但与巴斯夫等老牌化工巨头相比,日本企业的参与度还是很低。生物材料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市场将越来越庞大。而对于日本来说,酵素研发技术是其拿手本领,因而更应当在此基础上顺应市场潮流,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高地。
免费注册,免费加入会员
专注打造塑料行业精准数据库
为企业提供PC+移动+活动的综合服务平台
SL168电话:0574-8668023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