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告
正 文
文穗:利用优势资源 提升辅机智能化水平
广东文穗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访谈
广东文穗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28年,设备涵盖塑料破碎机、干燥机、吸料机、搅拌机、混料机、冷水机、模温机以及中央供料、机械手等,是国内机型最全的整体化一站式辅机制造基地。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新概念的兴起,全球塑机自动化正蓬勃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面临巨大的市场和前景。在这一背景下,文穗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产品系列齐全、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广等优势资源,更深层次地提升国内塑料辅机的智能自动化水平,推动塑料工业稳步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东向聚风传媒表示,目前文穗坚持根据市场开展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向世界顶级企业看齐,在机器设计和开发上奋勇当先。
针对辅机自动化,文穗聚焦于两点,一点是上料自动化,即中央供料系统,在运行中可根据需要改变原料品种,多颜色材料的组合使用方式实现混色工序的自动化,还能够以全自动方式利用粉碎机实现回料再利用,通过设置中央控制台实现一对多点的远距离输送控制,实现了对颗粒料的24小时连续供料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另一点是成品取出的自动化,包括机械手和输送带。文穗在这两方面开展研发生产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从2005年就开始生产中央供料系统,而机械手是从2007年上马的。因为较早涉足,所以获取的客户反馈较多,文穗不断地探寻市场需求,持续改进和创新辅机系统,把客户的整厂规划安排顺畅,与客户主机、模具、原料配合到位,为大型企业如美的、纳爱斯、飞利浦、伊利等用户企业及下游行业打造出了不少的成功方案。
在智能化方面,文穗现在采用了与博创、震雄(震德)等主机生产商联动的研制方式,相互探讨、交流、强化,协作整合成一体,在工业4.0方向上磨合前进。合作侧重于电控方面,由主机厂的电脑显示器设定相关辅助设备的参数,实现联动集成化。在今年的CHINAPLAS展会上,文穗联手震雄打造中央供料、远程监控系统,整合辅机资源打造注塑机物联网及工业4.0,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助力。
对于未来塑料加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李总表示,从启蒙到普及是一条漫长之路,性价比、成本的增加、客户的消化能力、实际应用效果,这些因素都会被用户所考虑。以早期的中央供料系统和机械手为例,直到十年之后下游加工商才逐渐普遍接受这两种技术。文穗自身的智能化技术正趋于成熟,已经有产品被研制出来并在下游得到运行,现在处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过程中,做到更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例如可以自动分辨出机台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配件是否该维修等等,会有自动的识别或者提醒,把预防手段考虑和添加进来。另外可以借鉴以前的发展经验,如前期设置的匹配性,不能盲目配置。李总认为向客户做智能化的引导和推动是需要方法的,不能单纯说它有多么好,而必须把实际效果展现出来。
塑料加工生产的高速高效备受关注,李总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他觉得快速的生产加工能力是一个基础,这与企业管理水平和硬件设备配置水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可以参考借鉴一些好的运营方式,比如京东物流。他称京东是一个庞大的平台,本身不生产,运用仓配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建设越来越多的仓库,使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导致货物移动的距离越来越短。这种物流方式对文穗是很有启发的。该公司希望未来获得客户下单后能快速无缝生产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的物流成本,实现货物送达客户的时间最短。
为了应对高速高效的市场需求,文穗在两个方面发力:首先今年扩建了厂房,在此基础上还增设了一个约五千平方米的新基地,并投资两千多万元用于添置加工设备,堪称行业大手笔,实现更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形成该公司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和亮点。其次,升级系统配置,包括搭建ERP、网络平台,从而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和与客户的沟通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时效性,让客户的采购使用体验趋于完美。
在李总看来,塑料辅机的发展趋势在于智能化、自动化、环保、节能,当前市场其实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即市场上存在的产品水平参差不齐,客户在选择时就面临很大的困惑。他们对辅机的功能性有着要求,同时渴望更长寿命的保障、联通性和其他机器的配套性,以及服务和后期扩展。若要体现出这些隐形的东西,需要用户在成本上的投入。文穗能提供好产品,但市场接受度不同,这是该公司面临的一个矛盾,并且这个矛盾并不容易解决,换言之,市场还待进一步洗牌,最后的结局难免就是部分从业者减少投入或者降低材料的属性,从而降成本拼价格,陷入一场恶性循环。对于文穗来讲,能做的唯有顺应趋势,努力适应市场,同时选择客户受众,找出一条适合长远发展的路线达至企业目标。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和积淀,文穗在行业内已经获誉无数,今后公司将一如既往,开发新产品、努力整合优势条件,集中力量向行业细分、自动化项目、联动控制方向发展,结合自身的硬件和品牌,针对客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带动中国塑料辅机行业迈向新的辉煌。
--- THE END ---
声明:本文由“聚风塑料”编辑,版权归聚风塑料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